人生倒计时
-
今日已经过去小时
-
这周已经过去天
-
本月已经过去天
-
今年已经过去个月
拒绝顽固脂肪,除了热量你还得知道“反式脂肪”是个啥
我们总是会在食品包装或者一些广告里看到“不含反式脂肪”这样的字眼,但到底什么是反式脂肪?为什么就连“垃圾食品”也要与其撇清关系呢?
这就要从食用油说起。
我们最主要的食用油分别为两种,动物油和植物油,在常温下动物油为固态,植物油为液态。在植物油中又分为氢化植物油和精炼植物油,无论是哪种油本质上都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甘油三酯,其中脂肪酸的部分按照空间结构划分的话,又分为顺式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。
氢化技术可以人工控制产品的软硬度,让液体的大豆油可以变成猪油或黄油的硬度,甚至是石头的硬度。也就是说这些更便宜的氢化油不仅能够改善食物的口感,还会保留诸如保质期更长之类的特性,人造黄油、酥油、零食、烘焙食品、油炸食品,反式脂肪酸无处不在。
不过呢,也不能排除一些意外情况,可能人家本来没用氢化油,但只要是液态的油脂,都富含各种“不饱和脂肪酸”。用180℃以上的温度长时间加热,比如油炸也会产生反式脂肪。
所以反式脂肪在我们的食物中其实相当常见,从一杯牛奶,到一块饼干,可这种常见的物质却并不健康,或者说,非常不健康。
据估计,反式脂肪每年导致50万人死亡。有数据显示,当从食品供应中去除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时,会对健康产生立竿见影的长期益处。
这是因为这种脂肪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一种生物标志物——低密度胆固醇的水平,同时会降低高密度胆固醇水平。而高密度胆固醇可在动脉中清理胆固醇并将其运至肝脏,然后分泌到胆汁中。
如果摄入富含反式脂肪的食品,患心脏病风险将增加21%,死亡率风险增加28%。同时也会导致炎症和内皮功能障碍。就在去年,新的研究发现,其与痴呆症的患病率也有关系。
总的来说,反式脂肪主要有以下几种危害:
1.增加心脏病的危险,增加坏胆固醇,减少好胆固醇;
2.增加多种癌症的危险,因为它们会降低人体用来抵抗癌症的酶系统活性;
3.促进肥胖的力度比其他脂肪更大,而且强烈促进腰腹肥胖;
4.增加糖尿病的危险,干扰胰岛素受体的功能;
5.降低免疫反应能力,使人体抵抗力下降;
6.妨碍人体对omega-3脂肪酸的利用,增加哮喘和过敏的危险;
7.降低人的生育能力,降低产生性激素所必需的酶系统的活性;
8.血液中反式脂肪含量较高的人,在晚年更有可能患上痴呆症。
这么多危害,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把反式脂肪摄入量控制在多少呢?
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为每天总能量摄入的1%以下,比如你每天摄入2000大卡能量,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应在2.2克以内。
事实上,世界卫生组织早就在2018年就已经对这种物质“全面宣战”其“REPLACE”系列行动中,就计划逐步在全球食品供应中停用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酸,并提出了实现2023年全球消除反式脂肪目标的行动建议。
考虑到这种物质对于公民长期健康所带来的不利影响,一些国家已经采取了行动,比如丹麦是首个规定限制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的国家,如今该国食品反式脂肪含量大幅减少,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速度高于经合组织成员国中的下降速度。
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倡议下,目前已有6个国家对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进行了限制,另有包括欧洲联盟在内的24个国家最近通过了反式脂肪条例。我国在这方面也有动作,今年6月份出台了《儿童零食通用要求》新标准规定,儿童零食油脂中不应含有反式脂肪酸。
不过世界上仍有超过110个国家仍然没有针对这种有害化合物的条例,这意味着有50亿人因为每天所吃的食物面临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暴露的风险。
所以,面对琳琅满目的加工食品,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到底应该怎么保护自己呢?
首先,就是别吃,或者尽量少吃过度加工的食品,但如果你像我一样因为种种“客观”原因不得不吃点儿的话呢,至少也要养成看营养成分表或者配料表的习惯。
根据我国的《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》规定,100克食品中,如果反式脂肪的含量低于0.3克,那么就可以标注为“0”,所以那些在包装袋正面号称不含反式脂肪,或者明显写着反式脂肪——“0”的食品,其实可能就是在“套路”你。
那么这种时候看会看配料表就会变得非常重要,如果你看到诸如:“代可可脂”、“植物黄油(人造黄油、麦淇淋)”、“氢化植物油”、“部分氢化植物油”、“氢化脂肪”、“精炼植物油”、“氢化菜油”、“氢化棕榈油”、“固体菜油”、“酥油”、“人造酥油”、“雪白奶油”或“起酥油”等等字眼,那么就代表这些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。
同时,有些类型的食物本身就得多多留意,比如:代可可脂巧克力、奶油黄油、葵籽油、蛋糕、调和油、固体汤料、大豆油、威化、派、薯条薯片、泡芙、奶油面包、玉米油、花生油、比萨、麻花,等食物中也有很高的概率含有反式脂肪。
突然觉得似乎没什么能吃的了总之,为了你的健康,还是“拉黑”反式脂肪吧。